近日,凌晨1点,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小儿消化感染科的电话响起,一名4岁男童小圆(化名)因吞食异物被紧急送来。经检查发现,小圆由于好奇吞服了一颗玻璃球,玻璃球嵌顿在食管中下段。
食管异物嵌顿属于紧急情况,消化科主治医师黎瞳在迅速完成相关术前检查后,小儿消化感染科立即为小圆开展手术,计划性无痛电子胃镜检查和消化道异物取出术取出玻璃球。
术中行胃镜在距门齿约20CM处,医生们就发现了“猎物”――一颗蓝色的玻璃球,此时,小圆的食管周围黏膜已开始充血水肿。然而,玻璃珠在食管处嵌顿很深,无法移动,经过几次尝试,异物网兜、抓物钳等工具,都无法将玻璃球取出。进一步与家长询问病史得知,原来,小圆既往患有食管狭窄。
“平时只要十多分钟就可以取出异物,食管狭窄给手术带来了变数和困难。”黎瞳表示,解决方法有两个,一个是开胸手术,这样不仅危险,而且会导致食管进一步狭窄,“我们小儿消化科和小儿外科的联合急会诊,商讨以最小的创伤且不影响孩子生活质量为前提,更改食管异物取出的方式,最后选择了第二种方式,在腹腔镜下行胃造瘘口,胃镜从造瘘口逆行进入食管的方式取出玻璃珠。”
黎瞳介绍,平时取出异物采用的方法是从食管将异物直接取出或者通过食管到达十二指肠后取出,但是由于食管狭窄,越往下卡得越紧。而这种手术方法则是通过十二指肠往食管方向,把玻璃球顶出去。
手术室内,儿童胃镜通过瘘口进入小圆体内,很快发现了玻璃球。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玻璃球被顶出食道,从小圆口中取出。
“这是我们首次通过这种方式取出异物,手术很成功。”黎瞳表示,术后小圆转入小儿外科进行后续治疗康复,目前已康复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