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近期新闻 >急诊重症医学科护士熊杰:“我将始终做好生命健康的守门人”
  • 急诊重症医学科护士熊杰:“我将始终做好生命健康的守门人”

    51岁的熊杰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已扎根ICU护理工作30年,她充分发挥了一名老党员的垂范作用,一手抓业务一手抓团队建设,始终将病人放在心尖去守护,与死神搏斗中不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还锤炼了一支召之即来、来之即战、战则能胜的护理队伍,获“中央文明办、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抗疫特别人物”等荣誉称号。

    护士节是自己的节日,熊杰常说,她将会始终坚守在岗位上,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创新的实践策略,温暖的处事方式,不断推进团队建设和工作开展。将会一直带领着她的团队用专业、用信念、用爱心去救治患者,做好生命健康的守门人。

    2020新春伊始,新冠肺炎暴发,她第一时间火速入驻中法院区新冠肺炎危重症ICU救治基地组建同济重症救治团队,一战就是100多天,直到最后一位患者出院,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打满了抗疫全场战斗,为抗疫的决定性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2022年4月,作为湖北省第三批援沪医疗队护理组长,紧急组建来自湖北省8家医院的多学科重症护理团队,落实护理工作,保障患者和医护安全,熊杰曾在一天内多次进入“红区”体验临床工作,通过自制的CHECKLIST反复细化工作流程,制定出“雪橇队”式排班方案保证人员专业技能互补。

    随着疫情变化,熊杰循证求据,不断补全、优化、改良、创新隔离区工作核心制度和职责9项,确保急救、操作、防护、转运“四站式”的安全;拟定隔离ICU各种工作清单,制定各种穿脱防护服、进出舱路线引导、舱内人员不适应急处理等流程图11项,实现了工作人员零感染、零差错、病人零压疮、ECMO成活率极危重组最高。她坚持科学抗疫的同时,还发挥科技抗疫力量,不断总结抗疫经验,发表抗疫论文3篇,成功救治的喜悦不断激励自己前行。在尊重与支持的满足里,她感知着对生命的敬畏,在付出与收获的快乐里,她努力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为一名ICU病房的护理管理者,熊杰深知打造一支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症精英护理团队是多么重要。

    2020新春伊始,无论是2020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危重患者救治、2021年6月的十堰燃气爆炸救治、还是今年的驰援上海抗疫,面对临时组建的多学科重症护理团队,如何管理团队成员,落实护理工作,保障患者和医护们的安全成为她亟需解决的问题。惟有实践出真知,她总是第一时间亲自落实每一项临床工作,不断挖掘工作的漏洞,反复修订工作指引,采用“成组管理涟漪效应”的管理模式,通过以强带弱、实时督导、阶梯汇报模式,达到成组提高、团队养成的目的,以确保护理安全无缝隙,护理质量有保障。

    随着疫情的变化,熊杰循证求据不断改进隔离区工作流程和职责,确保运转、操作、防护、急救“四站式”的安全;拟定隔离ICU各种CHECKLIST,制定各种穿脱防护服、进出舱路线引导、舱内人员不适应急处理等流程图,实现了工作人员零感染、零差错、病人零压疮、ECMO成活率极危重组最高。

    无论前路多么艰险,熊杰都会带领着团队坚守在最危险的火线上,砥砺前行,不负使命,让南丁格尔誓言绽放出新的光芒。

    ICU的病人不同于普通科室,他们大多神志不清或不能正常语言交流,评估病人的情况只能依据仪器设备的数据和病人不自主的反应。因此,ICU的护士们不仅要有细致入微的洞察力,还要有果断处置的执行力,因为在这里,时间就是生命。

    曾经有一位肠梗阻的患者因血氧饱和度低至79%紧急收入ICU,当时已经进入备插管盘呼吸机急救的状态了,但熊杰仔细观察病人的反应和症状,发现他有频繁呕吐的现象。

    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熊杰第一反应认为这可能是误吸导致的低氧血症,如果现在继续实施气管插管病人咽部受刺激会加重反流误吸。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熊杰立即建议医生调整抢救策略,并引导护士准备实施胃肠减压。果然,胃管刚到位,胃内容物就哗哗地被引流了出来,待清理干净口鼻和气道内容物后,病人呼吸很快平稳,血氧饱和度上升至97%,避免了气管插管。医生给予了熊杰肯定,护士们也向她投来了敬佩的目光。而这也再一次启示熊杰,一名合格的ICU护士,不仅要从仪器上客观的动态数据发现异常,更要善于从病人主观的细微反应中获取信息。

    曾经,熊杰觉得病人皱一下眉头对她来说都是安慰。能皱眉头至少说明有反应了,眉头皱得浅,说明肌肉力量还不够,眉头皱得快锁得紧,说明反应好肌力强。在守护病人健康的道路上,她不敢有丝毫的松懈,病人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传递着对生的渴望,唯有用心守护,才能读懂患者的无声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