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近期新闻 >居家隔离好烦好烦好烦!做什么事儿能让心静下来?
  • 居家隔离好烦好烦好烦!做什么事儿能让心静下来?

    如果只是一个人隔离,没人可聊天,可能很快会被无人交流给逼疯,甚至开始和植物说话;但要是和家里人一起隔离,大家在小范围内活动,加上面临疫情的紧张状态,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可能成为导火索。

    不管是一个人隔离,还是和家人一起隔离,如何能减轻压力,缓解紧张,更平缓地度过焦躁的隔离期?

    一个人隔离,无聊的时候会在哪些事情上花费更多?

    因为生活中可做的开心事大大减少,人吃得更多,也吃得更不健康。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在隔离期间,近一半的人因为无聊而进食的行为增加了,但并不是因为饿,而是为了填补空虚。隔离下的饮食方式也会更加不健康[2],比如更倾向于吃垃圾食品,尤其是甜食和咸味零食[3]。

    刷手机同样是常见的打发无聊的方式。一项研究发现,疫情期间觉得无聊会提高网络媒体使用率。

    特别的是,有更高生命意义感的人会花更多时间在手机上,可能是因为他们更迫切地想要理解现状,重新找到对未来的掌控感。然而,这让他们暴露在种种负面信息流中,变得更加焦虑。总体来说,疫情期间使用手机是带来更多负面感受的[6],越刷手机越焦虑。

    生意义的定义是一种普遍稳定的人生目标感和伴随而来的成就感,疫情也打乱了这种目标感|GIPHY

    除了吃和上网,还能打发时间的就是性了。

    根据PORNHUB[9]的报告,在正式宣布新冠大流行后,全球网络色情的使用量迅速增加,而且用户浏览的时间更多集中在半夜,这可能与隔离时睡眠模式的改变有关[10]。除了看片外,疫情隔离下的人们,还更愿意使用,甚至尝试更新鲜的性满足方式[11],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算是苦中作乐了。

    不过,咳咳,即使在特殊时期,也不要忘了安全和健康。

    不被逼疯,做这几件事最有效

    一个人隔离,面对空落落的房间,不如放点音乐或者开着电视当背景音。

    去年一项来自新加坡的研究发现[12],声音的响度会影响人的社会感受,特别是对被孤立的人来说,更大的声音能带来和别人距离更近的感觉,对隔离的人们来说,在空荡荡的房间里放点声音,不失为一种心理安慰。

    运动永远不会让人失望,与其无聊“葛优躺”,不如动起来。一项土耳其的研究发现[13],隔离期间人们普遍地感到消极情绪,而当运动水平提高后,人们的心理忍耐力会更强,无聊感也会大大减少。另外,当运动起来后,也会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更加自信,减少对新冠病毒的恐惧[14]。

    正好果壳也发了居家怎么运动的文章,你可以立即运动起来!

    相比没有宠物的人,拥有宠物的人在隔离时有更多的积极情绪和幸福感,对自己的应对能力也有更强的自信。而且“猫党”比“狗党”更有优势,毕竟隔离对狗狗来说真的很难开心,铲屎官还需要花更多时间解决狗狗的需求、安抚狗狗的情绪。

    如果没有宠物,在网上看可爱的猫猫狗狗视频,也可以缓解紧张情绪。一项研究发现,在观看完30分钟的可爱动物视频后,受试者的焦虑水平有所下降,其中人和动物互动的视频效果最为显著[22]。除了猫猫狗狗,看梗图也能缓解人的焦虑[23]。所以,比起用手机沮丧地刷新闻,找到互联网快乐家园更有用!

    不同的人对于隔离有不同的感受[16]。有些人觉得像坐牢,自然会感觉到无聊抑郁;而有的人会觉得这正好是一个从通勤、打卡、应付社交等烦人事件中解脱出来的机会,能安心在家呆着。

    当隔离无法改变时,我们依然可以尽力把隔离时光过得更有价值和意义。坚持日常生活的小事,从中找到秩序感,或者尝试正念,都能帮助调整心态,减少烦躁,缓和情绪。

    大家在一起互相照应,能分担很多压力,不过也要同时注意隔离期间,多人的心理问题叠加,可能会爆发更大的矛盾。

    隔离期间,伴侣呆在一起的时间更长了,加上疫情压力,带来了一系列情感考验。

    一项研究发现,疫情带来的种种压力源,会让关系中的人们做出不同的应对方式[19],比如有些回避型性格的伴侣,会变得沉默退缩,焦虑型的伴侣变得紧张易怒,这些内在的脆弱面在灾难面前暴露无遗,关系就变得充满变数。

    隔离期间,相比有孩子的夫妻,没有孩子的夫妻具有更好的关系协调性[20]。因为在有孩子的情况下,孩子和父母之间会形成微妙的三角关系,父母的角色很可能会超过夫妻的角色。如果父母之间有矛盾冲突,又将孩子拉进夫妻矛盾的战场,对孩子而言无疑是痛苦且有害的。

    隔离期间,孩子对父母也会产生更多的愤怒,甚至是暴力行为。

    一项对西班牙家庭的研究发现[21],疫情隔离期间的一个月内,超过一半的年轻人至少有过一次对父母的暴力行为,最主要的是心理暴力,比如辱骂、威胁、对峙等,而且妈妈比爸爸更容易遭此攻击。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攻击言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业和工作问题,想想一家人被迫早晚共处一室,往往就成了父母对孩子挑剔教训的“修罗场”。

    家庭复原力是一个家庭通过成员之间的协作来适应逆境的能力[17],它包括家庭组织模式、沟通过程和信念系统,隔离时的良好家庭环境就可以从这3个角度改善。

    很多家庭矛盾往往产生于细枝末节的小事,特别是做家务和生活作息问题,当家庭成员们24小时呆在一起时,更加需要明确的分工和稳定的起居安排。

    比如,家里的菜都是谁抢的?根据联合国妇女署的一份报告显示,疫情期间女性每天花在家务和照料上的时间是男性的三倍。长期的家务分工不合理,加上疫情更加紧张的神经,很容易爆发争吵。

    所以,不妨找个时间和家人一起坐下,讨论每个人在家务上的分工,让每个人都承担一部分责任,都干一些家务活,并且面对隔离时紧张的物资和经济问题,也要有所规划管理。

    隔离期间,大家都多多少少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会在不良沟通中爆发,也可以在良性沟通中化解。

    家人之间的沟通需要照顾彼此的情绪感受,营造一个开放的氛围,互相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共情,而不是互相责备甩锅,或者把矛盾憋在心里,演化成愤怒甚至暴力。

    有些家庭面对疫情悲观绝望,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抱怨,怨天尤人,而有些家庭乐观积极,互相鼓励,以幽默轻松的态度面对困难。生活的苦难和丧失往往是最能反映家庭价值观和认知的,也是父母为孩子提供人生教育的关键机会。

    面对灾难,能否共同从中找到意义,接纳生命的无常,哀悼所失去的,感恩所拥有的,并且对未来仍抱有希望,这是一个家庭生命力的体现[18]。

    希望大家都能早日走出疫情的阴霾,在太阳下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