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近期新闻 >2022北京心脏重症及围术期专家研讨会(第二场)线上如期举办
  • 2022北京心脏重症及围术期专家研讨会(第二场)线上如期举办

    4月29日,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海涛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袁宇教授担任执行主席的北京心脏重症及围术期专家研讨会(第二场)线上开幕。

    会议开始,由张海涛教授致辞,首先介绍了参会的各位授课嘉宾、讨论嘉宾及主持嘉宾,感谢各位专家大咖的亲情参与。

    北京协和医院王小亭教授、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晁彦公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健教授作为特邀讲者做精彩授课,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唐熠达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燕搏教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袁宇教授担任主持嘉宾,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周宏艳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倪新海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张超纪教授作为讨论嘉宾出席本次会议。本次会议从会议主席、授课专家、学术主持及讨论嘉宾均为国内本专业领域的一线大咖。

    开幕式后进行了主题讲座。首先是由北京协和医院王小亭教授带来《重症机体反应与血流动力学》的精彩授课。王小亭教授以幽默风趣又不失严谨的语言从“重症的新认知-HOUR-重症单元、HOUR与血流动力学(心肺到器官)、机体失调反应-重症病因、重症的病因才是重症治疗的核心对象、经典重症与机体失调反应、机体失调反应管理与改善血流动力学”等几个方面讲述了重症机体反应与血流动力学的新理念与新认知,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从细胞分子到个体整体、从重症理念到重症超声技术,内容精彩纷呈,让人目不暇接。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晁彦公教授以《器官化血流动力学管理》为题进行了分享。晁彦公教授指出,重症患者的临床精准化管理越来越受重视。他讲述了基于微循环灌注的器官化微循环体系,器官血流灌注从过去的定性到半定量及量化的发展趋势,目前器官血流的稳态受神经、体液、代谢、内分泌、炎症、血液系统的参与与调节,基于器官的血流调节与储备功能评估是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重要内容,同时还结合临床典型病例讲述了多模态监测的流程化管理与重症患者的精细化管理。最后,他指出,重症超声可以从结构和功能双方面进行评估,可以有助于重症患者的精准管理。晁彦公教授温文尔雅,学术报告也是高屋建瓴、深入浅出。

    最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健教授做了《心原性休克的诊治进展》的学术报告。作为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的张健教授从心原性休克的现代概念、常见病因、心原性休克的分期、心原性休克患者的处理路径、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心衰超滤脱水治疗及左心辅助装置治疗这几大方面详细地对心原性休克进行了阐述,讲课内容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他指出,心原性休克治疗的关键是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维持内环境的稳定,重点是保护好重要器官的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在讨论环节,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周宏艳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倪新海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张超纪教授根据授课教授的授课题目进行了提问,并由讲者进行了答疑解惑。

    在会议的结尾,由大会执行主席袁宇教授及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健教授做总结。袁宇教授总结道,本次大会授课内容充实丰富、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堪称年轻医生学习的范本,会进一步组织本科室年轻医生反复学习,做到真正的让重症理念渗透、让重症技术发扬。张健教授总结道,感谢今天与会的各位讲者、嘉宾,本次活动也让他们从线下走到线上,拉近了各位学者之间的距离,期待在后续会议的持续开展中,得到大家更多的关注和参与,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