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近期新闻 >陈建平:建立现代管理制度是深化医改的枢纽
  • 陈建平:建立现代管理制度是深化医改的枢纽

    2017年1月,与老百姓核心利益密切相关的“十三五”计划标志着医疗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主任陈建平指出,“建立科学有效的现代医院管理体系”是“十三五”期间深化医疗改革的五项重要任务之一,具有更深的内涵和更高的期望,被认为是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枢纽”。

    陈建平说,从上海市公立医院11年的改革实践中可以看出,建立现代医院管理体制主要有两项任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现代医院管理体制的核心是“管理与管理、政事分离”和“两权分立、权责分明”。

    据他理解,这意味着政府行使医疗卫生事业管理职能,投资设立公立医院,履行公立医院国有资产投资者职能,政府行使行政职能和公立医院管理职能,医疗主体(投资者代表)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和公立医院事业单位管理自主权。

    他说:这是在充分借鉴国有企业和国外公立医院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对我国公立医院面临的问题和基本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理顺公立医院管理制度的核心。

    陈建平认为,现代医院管理体系的结构应是一个专业、精细、标准化的封闭式管理回路,以战略规划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绩效管理、、审计监督、信息技术、大数据为主。

    具体而言,战略规划管理引导公立医院科学回答“什么样的医院”和“什么样的医院”这两个问题,把医院的发展纳入战略规划管理的轨道,使医院“有健全的发展思路”。同时,医院发展规划与校长任期目标紧密结合,不仅是整个医院职工的共同目标,也是院长的责任。

    全面预算管理指导公立医院提高经济运行和管理水平,把各项收支纳入全面预算管理的轨道,加强对经济运行的分析,使医院的支出“有底线”。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同时,投资者任命公立医院总会计师,对投资者负责,协助院长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经济分析和风险防范,不断优化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专业结构。

    绩效管理建立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公立医院实现政府医疗目标,注重“改善服务、提高质量、控制费用、造福人民”的绩效导向,促进包括公立医院院长在内的全体员工“尽职尽责”。其中,校长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设计以公益性为核心,兼顾经营绩效,突出对公立医院经营的积极指导作用,评价结果与校长的年度绩效奖惩、选拔任用、考核以及医院总薪酬预算的批准有关。

    医院内部绩效考核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是“两减一改”和“八要素”,即切断科室经济收入指标与医务人员收入分配的直接联系,切断医务人员收入与处方、检查、消耗品等收入之间的直接联系,改变部门收支平衡的分配方式,注重“岗位工作量、医疗质量等”。以疾病类型和手术难度、病人满意度、成本控制、医疗成本控制、临床科研教学、医德等为核心要素,对医务人员进行考核和分配,探索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绩效薪酬体系。

    资产监督和审计监督引导医院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规范经济运行行为,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维护和有效利用,使医院“以经营为中心”。国有资产的有效利用和规范化管理,有利于强化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提高国有资产的能力和效率,为公立医院的健康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支持公立医院规范经营行为,有效控制成本和费用,提高医院经营效率,有利于人民群众的医疗。

    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为公立医院服务模式的转变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支持,使医院“以人为本”和“管理精益求精”。依托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进公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患者临床信息的实时共享,“跨医院检查不用重复,看病费用下降”;医疗过程顺畅方便,“挂专家号,看检查报告不必跑到医院,在家查询”,“付款窗口的长龙消失了,注册缴费是自助的。”“临床诊疗智能化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以往的医学史、用药一目了然、配伍禁忌、重复用药和智能提醒等,即通过系统收集、实时监测、充分挖掘公立医院医疗大数据、指导微观、中观、宏观层次专业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

    陈建平指出,公立医院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在把公立医院的综合改革深化到“深水区”和“进攻期”的关键阶段,要遵循“十三五”计划,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坚持改革的核心,把握改革的核心,积极探索,努力创新,不断提高公立医院的专业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能力和水平。期望现代医院管理体制的封闭循环能够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的车轮,促进公立医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人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为建设健康的中国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