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近期新闻 >疫情第3年了,为什么还需要“动态清零”?
  • 疫情第3年了,为什么还需要“动态清零”?

    “动态清零”虽然为我们带来了很多不便,但在过去两年中,它为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立了大功。只是,现在已经到了讨论政策转型的时候了。

    两周前,笔者孩子读书的学校发现了几例新冠感染,为此我们全家已经居家隔离近10天了。第一周做了4次核酸,虽然都是阴性,但我的健康码还是黄码――这意味着我还要继续隔离观察。

    新冠疫情自2020年1月暴发至今,已经过去2年多了,抗疫似乎还看不到尽头。有读者留言说:“很多人失业,很多人破产,很多人累死,很多人跑断腿”。比起这些不幸运的人们,笔者情况算好多了,还有时间来谈谈,未来该如何抗疫。

    “从理论上来说,疫情结束有几个方面:病毒变异是变得越来越弱了,它的致病力、它的传播力越来越弱,对人的健康危害和生命威胁越来越小;疫苗更加有效,不仅仅是能预防重症和死亡,也可以防止感染了,预防重症和死亡率的能力更高了;有特效药了,除了现有的有效药物以外,可能出现了更有效的药物,甚至是特效药,早期就可以把病情阻断;国际上其他国家的疫情也在减轻,我们外防输入的压力变小等等。”

    以上述标准来判断,我国距离调整防疫政策的距离并不远。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3月20日在一个论坛上讲道:“上海治疗成功的病例有6000多例,最近我们发现重症率已经非常低,总体上没有一例死亡。现在我们的治疗能力比武汉抗疫时期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提高,而且奥密克戎的总体毒性也有显著下降。同时,疫苗接种率已经在成人当中达到90%的水平。”

    首先,新冠病毒BA.2毒性相比原始病毒株,已经大幅下降了。除了张文宏主任外,这一点已经为不少国内外病毒学家多次强调;

    其次,现在已经有了高效率的疫苗。我国香港大学刚刚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MRNA疫苗效果不错,在打两针的情况下,可预防60岁以上老人的92.3%的病死率;即使是国内注射的灭活疫苗,在防重症、防死亡上,效果也还不错;

    第三,国外已经发明了有效降低重症新冠肺炎死亡率的药物。辉瑞在2021年公布PAXLOVID临床研究结果,中期分析显示,该药物将高危新冠患者住院和死亡风险降低了89%,并且该药已经在中国获批准上市;

    第四,现在国外已有不少国家回归了常态。比如新加坡、丹麦、英国等,它们通过广泛疫苗接种,已经恢复正常生活;也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如印度、非洲、南美等,主要通过自然感染,现在也几乎没有疫情的动态了。可以初步判断,国际上已经初步迎来了抗疫的转折点。

    尽管公众希望生产和生活尽快正常化,而且奥密克戎BA.2变异株的基本传染数(R0)高达8,已经很难用“动态清零”来对付了。但客观分析,目前放松的时机确实还没有到来:

    首先,老年人疫苗接种率仍然有待提高。我国虽然疫苗接种率已经高达87%,但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在上周五表示,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仅超过一半的人打过两针疫苗,打过加强针的不到20%;与此同时,还有一些有特定疾病的患者,并未接种疫苗,他们未来的免疫,也需要卫生部门统一安排;

    其次,我们尚未审批效果最好的疫苗。上文提及香港大学的那项研究结果显示,在20~60岁人群中,打一针MRNA疫苗或灭活疫苗,防止死亡的保护力分别为93.7%和65.4%,这一数据在60岁及以上人群中分别为73%和51.2%。为了尽可能降低死亡人数,我们还需要研发或审批更高效率的疫苗;

    第三,奥密克戎BA.2变异株的基本传染数太高。如果贸然全面放开,虽然它的致死率、重症率已经大幅下降,但因为R0高达8,预计开放之后,有可能在短时间内重症患者就会挤满医院ICU,产生严重医疗挤兑――这会导致不必要的死亡。

    ――首先,公众需要完成心理免疫。必须承认人类已经无法消灭新冠病毒,我们既然无法消灭它,那么就只能追求在尽量小的生命损失之下,完成“群体免疫”的过程;

    ――应加强高危人群,包括高龄老年人及有特殊疾病人群的疫苗接种;

    ――必须在各地扩充ICU的床位数,培训更多的医生和护士,准备将要到来的挑战;

    ――从“动态清零”到“动态防控”。采用“放松-收紧-放松-收紧”的循环控制措施,始终让医院ICU不发生“医疗挤兑”。换言之,在做好准备的前提下,不再追求“病例清零”,而是去追求“疫情可控”。

    行文至此,笔者自思,在这场全球造成1800万+人死亡的世纪疫情中,笔者全家平安,现在还能有时间写这篇文章,实在幸运。引申开来,“动态清零”虽然为我们带来了很多不便,但在过去两年中,它为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立了大功。只是,现在已经到了讨论政策转型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