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近期新闻 >频繁咳喘成医院“常客”,竟是血管“迷路”箍气管
  • 频繁咳喘成医院“常客”,竟是血管“迷路”箍气管

    血管主要是将心脏泵出的血液送至全身各部,每一根血管都有它的走位,但如果其中一根血管“迷路”走错了,会出现什么情况?近日,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心脏中心收治的小患儿诚诚(化名)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因为一根重要的血管“迷路”走错了,导致他出生以来频繁咳喘,稍微一活动嗓子里就像“吹哨”一样。近日经过省妇幼心脏中心医护团队的救治,困扰诚诚6年之久的咳喘终于得到彻底治愈。

    诚诚今年6岁,来自湖南。6年来家人没少为他的频繁喘咳而折腾,几乎每个月一次的住院,让他成了当地医院儿科的“常客”,也因此让他不能像同龄的小朋友一样正常上学,尤其是在天气比较冷的时候,喘憋的症状会更加明显。

    后来,家人不得不带着他过上了“候鸟迁徙”般的生活:一到冬天比较冷的时候,就只能到南方气候较暖和的地方生活。直到六岁,诚诚才被确诊为“肺动脉吊带”,气管中下段狭窄。

    当务之急就是要帮诚诚“解放”被卡死的气管,并帮他“撑开”狭窄的气管。很快,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心脏中心孙善权主任团队的安排下,诚诚实施了手术治疗:先将诚诚“长错”的左肺动脉移植回正常的位置,再将气管狭窄中点离断气管,上下滑动成形气管,使气管变短,内径变宽。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心脏中心主任、学科带头人孙善权表示,气管吻合要用比成人头发丝还细小的可吸收抗菌缝线进行外翻吻合,同时用可吸收支架外固定气管,这也是手术的重点和难点。术后在心脏中心医护团队的严密监护下,诚诚仅2天就撤离了呼吸机。术后复查纤支镜和CT,吻合口愈合良好、通畅。术后10天,诚诚顺利出院。

    孙善权解释,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肺动脉是从心脏的右心室发出,然后在气管前方分成左、右肺动脉,之后分别走向左肺和右肺。但诚诚的左肺动脉却没有从正确的位置发出,而是从右肺动脉发出,再从气管和食管中间横穿而过,由右向左伸向左肺,相当于左肺动脉围绕气管,形成“吊带”。这种左肺动脉起源和走行异常,往往伴随O型气管软骨环,使得气管更容易容易受压变窄。

    (孙善权主任手绘图:从右肺动脉发出,再从气管和食管中间横穿而过,由右向左伸向左肺,相当于左肺动脉围绕气管,形成“吊带”)

    肺动脉吊带发病率较低,往往容易被漏诊、误诊。患儿早期临床症状常缺乏特异性,多数肺动脉吊带患儿并没有心脏杂音,普通的体检不易被发现,需经过心脏彩超、纤维支气管镜或CT检查而确诊。他们在临床上多表现为反复咳喘、喘鸣喉鸣、呼吸困难、呼吸道感染迁延不愈等呼吸道症状。

    有些患儿起病往往十分凶险,呛奶、呼吸道感染,都可能因一滴奶液、一滴呼吸道分泌物导致患儿的致命性窒息,难以到达医院得到有效救治,其婴儿期自然病死率90%以上。

    孙善权主任特别提醒,感冒咳嗽是小儿的常见病,但如果孩子长期反复呼吸道感染和喘息,家长不妨多留个心眼,最好也寻求一下心脏和呼吸专科医生的帮助,警惕小心先天性气管狭窄、先天性血管环压迫气管。